Activitiy-Slider(1440x480)-1Activitiy-Slider(1440x480)-2Activitiy-Slider(1440x480)-3Activitiy-Slider(1440x480)-4Activitiy-Slider(1440x480)-5Activitiy-Slider(1440x480)-6Activitiy-Slider(1440x480)-7

2019臺灣北區里山倡議夥伴關係網路-工作坊紀實

臺灣里山倡議夥伴關係網絡(Taiwan Partnership for the Satoyama Initiative, TPSI)的目標是推廣與深化「里山倡議」的在地實踐,透過舉辦實務工作者交流工作坊,促進在地實務工作者、社區與部落組織、民間機構、綠色企業與政府相關部門,針對「社會—生態—生產地景保全活用」所涉及之問題、目標、策略、行動計畫、未來挑戰等議題進行討論,探索並促進各地可行作法。本年度北區工作坊於2019年7月4日、5日舉行,由「區域網絡連結」與「新型態的協同經營」兩大主題貫穿,進行型態包含戶外實地踏查與室內主題論壇兩部分,踏查點為宜蘭員山深溝村與基隆望海巷潮境海灣資源保育區,主題論壇則在法鼓文理學院進行。

2019TPSI-N臺灣里山倡議夥伴關係網絡北區實務工作者交流
工作坊 ,第一天行程是實地參訪里山的「宜蘭員山深溝村倆佰甲」,以及里海的「基隆望海巷潮境海灣資源保育區」,體現里山倡議中的里山與里海、人與土地、產業與自然的永續連結。上午的實地踏查行程,由宜蘭倆佰甲曾文昌先生解說在宜蘭實踐友善耕作水稻及經營倆佰甲的歷程。倆佰甲不僅幫新進農民找地、租地,還提供技術資源與「心靈陪伴」。踏查耕地後,由科技農夫分享將科技運用於友善農作的經驗。當天第二個踏查點:基隆潮境望海巷潮境海灣資源保育區,由海科館施彤煒主任為夥伴導覽解說,由潮境公園周邊的景觀開始認識「基隆望海巷潮境海灣資源保育區」,解說此地如何從人人嫌棄的垃圾山轉變為現在的保育區,以及保育區對附近社區之助益。

第一天行程的最後是兩場較政策性的演講。首先由林務局王佳琪技士進行開幕序言「國土生態保育綠色網絡與區域網絡串聯」,闡述如何透過生態綠網計畫的建立,保全生態、營造友善與社區參與之社會-生產-生態地景與海景。串聯東西向河川、綠帶,連結山脈至海岸,編織「森、里、川、海」廊道成為國土生物安全網。這樣大的計劃除了需要龐大人力及分區架構(北中南東),更需要跨部會夥伴、各民間團體以及跨區合作才能完成,因此今年特別邀請到許多公部門夥伴來參與。接續其後是北區基地主持人黃信勳,講述「台灣里山倡議夥伴關係網絡北區基地發展計畫」,從「里山與發展」切入,說明「國土生態保育綠色網絡建置計畫」強調「連結」以建構國土生物安全網,進而達到社會—生態—生產地景與海景的永續發展,而里山倡議作為發揮生態系統服務之三生效益的永續策略,主流化友善生產,有助實踐里山地景潛藏的精神價值-共同的長期利益。交流基地的要旨就是「連結」,連結人、機關與組織,藉此讓大家有更多的資訊分享、創造更多經驗交流、學習,彼此激勵。
第二天的主題論壇從「區域網絡連結」之主題演講開始。由屏科大陳美惠教授主講「里山資本的保全與活用:透過區域網絡連結推動里山倡議」,緊扣地方創生策略與產業永續發展兩大議題。陳教授指出地方創生有賴大家的專業知識與技能,在能夠實踐加值生產、不追求生產最大化並能保全活用里山資本的前題下,找到一個適合台灣的做法與策略,並強調區域串連的重要性,做好區域串聯,才能將里山擴大,才能讓小眾成為大眾。羅東林管處翁億齡技正分享「國土綠網,里山實踐」,講述如何以盤點、啟動、擴大、深化四階段推動國土綠色網絡與里山倡議之結合,藉由參考香港、日本兩地實例於北區篩選出17處具發展潛力之私有地推動里山倡議,並以確保多樣性的生態系統服務與價值、整合傳統知識與現代科技、謀求新型態的協同經營體系作為三項工作主軸。
上午第二階段由注腳雙溪工作室負責人簡淑慧小姐分享「注腳雙溪 雙溪注腳~區域網絡連結 實作轉譯之橋」,內容梳理雙溪地區的文化脈絡、自然環境並整合當地社區資源推動具雙溪特色地方創生行動,並說明如何以友善食農、生態良品、環境教育、愛護鄉土作為四項推動主軸。之後則是狸和禾小穀倉及貢寮水梯田保育人林紋翠老師分享「糧食生產之外~貢寮和禾水梯田」,說明貢寮水梯田多以自給自足的農耕型態為主,較無產量需求。相比傳統慣行農業較粗放的種植方式與較少的農藥投入,因此成為了當地野生動植物的庇護所,並以生態系服務給付規範、共同產銷品牌規範為執行守則,且藉由體驗產業帶動地方發展。
下午場之「新型態的協同經營」主題,由宜蘭「倆佰甲-友善耕作小農社群」創辦人楊文全老師分享「深溝的里山經營—從穀東俱樂部到倆佰甲到慢島生活」,講述要旨在於友善環境的農耕方式與城鄉資源的永續利用,並以深溝村為核心基地,建立跨越地理界線與多元內涵的合作平台,內容涵蓋社群網絡模式的里山經營方式,以及個人化購買者社群模式。第二場由彩田友善農作執行長楊儒門先生分享「彩田友善農作」,說明彩田的發展重視與當地關係經營的模式,並強調參與者與土地的連結,以友善農作收益、當地社區回饋、自然資源保育作為地永續發展之要素。亦即重點在於農友與公部門的串聯、強化與在地連結與回饋、以及當地情感的連結。